分享好友 商圈交友首页 商圈交友分类 切换频道 发表帖子 回复帖子

这家耳机公司,不仅把两家老牌耳机厂商告了,还把阿里巴巴给告了

楼主 网站管理员0100

一家创立不满四年的耳机公司,不仅将一家创立超13年的老牌耳机生产公司告了,而且还把阿里巴巴也告了。


日前,由深圳市凯路实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凯路实业公司)提起,针对深圳市渡哲特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渡哲特公司)持有的一项耳机外观设专利的无效宣告请求,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复审委员会(以下简称“专利复审委员会”)经审查作出了“维持专利有效”的决定。


这意味着,凯路实业公司希望通过无效宣告程序“废掉”渡哲特公司耳机外观设计专利的尝试暂告失败,与此同时,渡哲特公司诉凯路实业公司专利侵权的案件,也将因涉案专利有效,而使得渡哲特公司的胜诉概率大增。


值得注意的是,凯路实业公司从事耳机生产制造已有十三年时间之久,旗下拥有多个耳机品牌,而渡哲特公司则是一家成立不满四年的耳机公司。


掀起耳机专利战:先告凯路、再告恒新,最后告阿里巴巴



2017年1月10月,因涉嫌专利侵权,渡哲特公司将凯路实业公司诉至深圳中院。


一个月后,2017年2月6日,同样是涉嫌专利侵权,渡哲特公司又将深圳市恒新泰电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恒新泰公司)诉至深圳中院。


值得一提的是,不论是凯路实业公司,还是恒新泰公司,都是从业时间较长的耳机生产厂商。


工商登记信息显示,凯路实业公司成立于2004年5月14日,而恒新泰公司则成立于2010年7月28日。


可以看到,凯路实业公司在被渡哲特公司时,成立已满13年,而恒新泰公司被诉时成立已近7年。其中,凯路实业公司长期从事外贸业务,专业从事手机耳机、大耳机及电脑耳机等生产制造,其旗下拥有 HISONIC、LOVESONIC等香港耳机品牌和国内耳机品牌YUSONIC。


恒新泰公司产品包括入耳式耳机、头戴式耳机、耳塞、航空耳机、话务耳机、蓝牙耳机、受话器等,拥有自有耳机品牌HYSUN,曾OEM(贴牌)世界著名品牌。


而将两家专业从事耳机生产或贴牌的厂商诉至法院的渡哲特公司成立不足四年。


工商登记信息显示,渡哲特公司成立于2013年11月7日,主要从事降噪耳机和智能音响等产品设计生产。


2017年6月9日,因涉嫌专利侵权,渡哲特公司将包括杭州阿里巴巴广告有限公司、汕头市潮阳区谷饶铭声电子厂、深圳市福田区曾陈弟电子经营部、陈秋进等在内四家单位或个人诉至深圳中院。


涉案专利:一件与耳机设计相关的外观设计专利



2017年10月19日,专利复审委员会对外公布了一份与渡哲特公司耳机设计专利相关的无效宣告审查决定,维持专利有效。


而发起无效宣告请求的正是凯路实业公司。


在案信息显示,2017年4月7日,也就是凯路实业公司被渡哲特公司起诉三个月后,凯路实业公司就“耳机(DR-20)”外观设计专利向专利复审委员会提起了无效宣告请求。


涉案专利“耳机(DR-20)”外观设计由渡哲特公司于2015年6月2日提交申请,2016年1月20日获得授权。从设计角度看,该专利重点在耳塞、耳机插头等部位进行了个性化设计。


针对凯路实业公司提起的无效宣告请求,专利复审委员会经审查认为,凯路实业公司提交的证据不能证明渡哲特公司的耳机外观设计属于现有设计或与现有设计相近,因此,作出了维持该外观设计专利有效的决定。


值得一提的是,针对凯路实业公司提起的无效宣告请求,渡哲特公司既未提交书面答复意见,也未出席口头审理,因此,其专利依旧能被维持有效,一方面,表明该外观设计确实有创新之处,另一方面,也说明凯路实业公司提供的比对证据不够充分。


案件走向:包括阿里在内的多家被诉厂商败诉风险大增



截至目前,因涉嫌专利侵权,渡哲特公司不仅将两家老牌耳机生产厂商诉至法院,也将阿里巴巴在内的多家单位或个人一同诉至法院。


如今,相关涉案专利被判维持有效,对凯路实业公司来说,其在专利侵权案件中的败诉风险将大幅增加,与此同时,后续陆续卷入专利纠纷的恒新泰公司以及阿里巴巴等,其在专利侵权案件中的败诉风险也将大幅提升。


来自国家知识产权局网站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10月30日,渡哲特公司在国内的发明公布数是1件,实用新型数是1件,外观设计数是11件;凯路实业公司在国内的实用新型数是1件,外观设计数是2件;恒新泰公司在国内暂无可查询到的专利申请记录。


显然,虽然从资历或经验上来看,不论是凯路实业公司,还是恒新泰公司,都要远胜于渡哲特公司,但由于不重视专利布局和申请,在专利对抗或诉讼较量,这两家老牌耳机厂商可能会落败于耳机新秀公司面前。


今日不同往日,过去依靠OEM、ODM,主要有生产线和工人,就能在活得很好,如今,如果没有专利布局或构建技术壁垒或防火墙,很容易卷入专利纠纷。


更重要的是,在重视创新和保护知识产权力度大幅提升的背景下,简单的山寨、抄袭或模仿,将面临越来越大的经营风险。


举报
收藏 0
打赏 0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