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中国成立70年来,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在党的文艺方针政策科学指引下,机制体制不断完善,我国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文艺砥砺奋进、开拓创新,不断走向繁荣兴盛。
本报记者 赵碧报道
70年砥砺奋进,70年改革创新。新中国成立70周年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壮丽征程上,中国广播电视业不仅是这一伟大时代进程的见证者,是中国从一穷二白到引领时代、不断创造辉煌和成就的记录者,也是中国崛起时代故事的讲述者,同时还是置身于伟大时代的受益者,广电行业自身也实现了一次又一次的历史性跨越。70年历史巨变,70年广电蓬勃发展。在党的领导下,广电行业艰苦奋斗,守正创新,经过一代又一代广电人的不懈努力,完成了从“量变”到“质变”的伟大跨越,取得了辉煌成就,构建起了覆盖广泛、实力雄厚的广播电视现代传播体系,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不断提升,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提供强大的舆论支持和精神动力。70年来,广播电视成为党和国家新闻宣传事业坚定的主力军。
公共服务提质增效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广电传输技术经历了从弱到强,从有线、无线到卫星传输,到网络化、数字化、交互化的时代,我国已经建成了涵盖无线、有线、卫星、IPTV 等多种传输覆盖方式,无线有线互补、星网结合、天地交融,多层次多格局的广播电视传输网络。同时,我国充分利用传统媒体优势,积极发展视听新媒体,从以前单一的广播媒体发展到今天具有电台、电视台、报刊、网络广播电视和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等多种媒体构成的传播新格局。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规模和覆盖面迅速扩大,实现了传播能力、覆盖范围、服务质量的飞跃提升,建成了世界上覆盖人口最多、规模最大的广播电视传输覆盖体系和用户网络。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从传媒规模看,2018年底,全国共有各级广播电台播出机构2647个,为1949年的54.0倍,为1978年的21.2倍;2018年实际开办公共广播节目2900套,实际开办公共电视节目3559套,目前我国的广播影视规模已跃居世界前列。
从覆盖范围看,2018年底,全国广播、电视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达到98.94%和99.25%,分别比1982年底提高了34.84和41.95个百分点。有线广播电视服务人群持续扩大,2018年全国有线广播电视实际用户数为2.18亿户,占全国家庭总户数的49.0%。同时,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广播影视新媒体蓬勃发展,2018年,全国有线数字电视实际用户数2.01亿户,占92.3%;全国交互式网络电视(IPTV)用户1.54亿户,互联网电视(OTT)用户4.20亿户,网络视听付费用户规模达3.47亿人;全国网络视听注册用户已达到65.7亿个,节目播放次数接近2.7万亿次。而广播、电视节目形态、样式的日益丰富,较好地满足了受众对节目形态多样化的需求。
精品制作日益繁荣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在党的文艺方针政策科学指引下,机制体制不断完善,我国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文艺砥砺奋进、开拓创新,不断走向繁荣兴盛。新中国成立初期,党中央就对广播电视工作予以高度重视。1959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开办《各省市、自治区人民广播电台编排的节目》。毛泽东主席曾指出:广播电台要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各就各位,坚守岗位,正常工作,安全播音。改革开放以来,1983年第十一次全国广播电视工作会议的召开,拉开了广播电视业全面改革的序幕。会上提出要以新闻改革为突破口,带动整个广播电视宣传改革,并提出实行中央、省、有条件的地(市)和县“四级办广播、四级办电视、四级混合覆盖”等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对广播电视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我国广播电台、电视台迎来了快速发展,广播电视宣传工作和事业建设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广播电视新闻节目的时效性增强,广播电视社会教育性节目、文艺性节目、服务性节目都不断创新,广播电视在传播信息、进行社会教育,提供文化娱乐和社会服务等方面的独特优势得到了充分发挥,广播电视事业出现了复苏与初步繁荣的局面。新世纪以来,我国广播电视业则开始由广播电视大国走向广播电视强国。在广播电视节目方面,新闻节目针对国内外重大突发事件开启直播报道,市场竞争力进一步增强;综艺节目探索大众化创新,《非常6+1》《幸运52》等节目红极一时;体育节目的产业化发展,逐步将国内外体育赛事的直播形成常态化;科教节目、法制类节目的通俗性和贴近性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受到受众好评;注重贴近群众生活、服务于群众的生活服务类节目,以及行风热线类节目的创办与发展,也使得广播电视节目更加深入人心。
70年来,广播电视内容制作能力大幅度提升。2018年全国广播节目制作时间为801.76万小时,全国电视节目制作时间357.74万小时。2018年共制作发行电视剧323部、1.37万集,制作发行电视动画片241部、8.62万分钟,制作纪录片7.59万小时。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广电网络(600831,股吧)视听媒体蓬勃发展,目前已有588家取得《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的机构,2018年全国网络视听机构新增购买及自制网络剧2133部。广播电视播出能力日益增强,节目播出时间大幅增加,2018年全国共播出公共广播节目1526.7万小时、公共电视节目1925.0万小时,分别是1982年的20倍、211倍。
产业发展稳中向好
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电视业发展还没起步,当时的主流媒体便是纸媒和广电电台,听广播就是当时的娱乐方式。一直到上世纪60年代,黑白电视普及,人们可以通过电视观看到重要赛事,比如我国历史上第一次举办的世界性体育比赛——第二十六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改革开放前后,中国引进第一条彩电生产线,彩色电视机诞生。之后,国产电视机厂商异军突起,涌现出不少电视机品牌,1989年长虹降价打响了第一次大规模电视价格战,彩电开始进入寻常百姓家。1990年我国发射亚洲一号卫星,电视行业开始走向繁荣。新世纪以来,随着新一轮技术的洗礼,互联网电视不断开辟市场,智能电视市场规模逐步扩大。同时,电视节目、广播节目、互联网在线视听节目不断增多,行业发展势头良好。70年来,广播电视创收收入从零起步,在改革开放后,一直保持高速增长势头。党的十八大以来,广播电视行业创新发展理念,努力增强核心竞争力,做优做强广播电视产业链,增加有效供给,扩大产业规模、优化产业结构,提升服务质量,引导文化信息消费升级,全国广播电视创收收入实现大幅增长。2018年全国广播电视实际创收收入5639.61亿元,是1982年实际创收收入的7832.8倍。我国广播电视工作的飞跃发展离不开广电机构和人才队伍的持续扩大。2018年底,全国共有各级广播电视播出机构2647个,而新中国成立之初,全国只有广播电台49个(不含台湾)。目前全国从事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机构近2.7万家。广播电视事业的不断发展,让这支队伍不断得到充实和壮大。截至2018年底,全国广播电视从业人员共97.90万人,大专及本科以上学历79.67万人,占比达81.38%;专业技术人员51.38万人,占比52.48%。机构和人才队伍的充实和壮大,为支撑广播电视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大的人才保障。
对外交流合作增强
中外人文交流是党和国家对外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70年来,广播电视国际传播从无到有、由弱变强,取得了历史性进步,在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塑造国际形象、促进文化交流与经济合作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立足国家总体外交战略,广播电视服务国家外交工作大局,积极践行“联接中外、沟通世界”的职责,履行“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搭建国际合作交流平台,推动中外广播电视交流合作。特别是“一带一路”倡议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提出与实践,使得广播电视国际传播对世界产生的影响越来越大,开始引领重塑全球传播新秩序的时代潮流。一系列中外媒体交流活动,如“中俄媒体交流年”“中国-中东欧媒体交流年”“中非媒体合作论坛”“中阿媒体合作论坛”“中英创意产业CEO论坛”“亚太广播发展机构2017年亚洲媒体峰会”和“第54届亚洲-太平洋(601099,股吧)广播联盟大会”等,增强了中外媒体之间的合作、信任与交流。同时,依托中俄、中美、中欧、中法、中英、中德、中南(非)、中印尼等中外高级别人文交流机制平台,广播电视发挥独特传播优势和平台效应,抓住重要时间节点和契机,开展合作传播,推动更多中国优秀作品走出去,与世界观众分享。在不断搭建和建设中外交流机制平台的同时,中国广播影视走出去重点工程项目对外传播取得了显著成效。新中国成立之初,广播影视对外传播多以将记录时代或报道重大政治活动的纪录片或新闻片,经过翻译后寄送给其他国家。内容较为单一,且规模较小。自从2001年广播影视走出去工程开始实施以来,我国广播电视国际传播的方式和规模发生巨大变化。特别近几年来,立足国家战略,广播电视按照深耕“一带一路”、巩固非洲主流、开拓拉美市场、稳固周边友邻、提升对欧美影响的要求,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为重点,深入实施丝绸之路影视桥、中国当代作品翻译工程等工程,深化和创新推进中非影视合作工程,实施周边友邻传播工程,逐步形成立体化国际传播格局。
据统计,党的十八大以来已有1600部、总时长6万多小时的中国优秀影视节目被译制成36个语种,在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播出。其中,《媳妇的美好时代》《医者仁心》《金太狼的幸福生活》《温州一家人》《鸡毛飞上天》等剧相继在国外掀起收视热潮。随着中国影视产业综合实力逐渐提升,影视国际合拍与合作传播模式不断发展、变迁。新中国成立早期的影视合作传播模式是外方为主、中方为辅。进入21世纪之后,中国在国际合作中的主导性大为增强,党的十八大以来,广播电视大力加强了国际合作传播力度。一方面,国际合拍的对象国数量、题材、影响力显著提升。包括纪录片《大太平洋》《蓝色星球2》《非凡中国》《爱拼才会赢》,动画片《熊猫与小鼹鼠》《熊猫与开心球》《熊猫与奇异鸟》《熊猫与小跳羚》等。另一方面,与国际主流媒体合作,联合制作节目、联合开办运营栏目。据了解,目前,中国广电媒体与国外主流电视媒体合作开办了30多个“电视中国剧场”。另外,广播电视内容产品出口规模持续增长,中国影视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显著提升。据不完全统计,2018年中国影视内容产品(包括电视剧、电视电影、动画片、纪录片和综艺专题节目)出口总金额约1.25亿美元,比2013年翻了一番。《甄嬛传》等中国电视剧进入了美国Netflix平台播出,《如懿传》进入美国Hulu平台和日本WOWOW电视台,《琅琊榜》在阿根廷主流媒体播出。原创节目模式《国家宝藏》《超级战队》《声临其境》等出口欧美国家,实现在欧美主流媒体的播出。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广播电视行业不断繁荣,不断向科学化、规范化迈进。进入新时代,广播电视行业还将肩负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努力打造精品佳作、力攀创作高峰,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更大贡献。(本文图片来自互联网,若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公众号编辑。)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中国产经新闻。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