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不是,很多对于耳机产品投入很多资金,习惯购入国际大牌产品的发烧友习惯于站在高出俯视使用平价或者低端产品的一般消费者,他们会自动划出鄙视链,夸大高价位带来好享受而无视平价产品的优势,进一步凸显自己的高逼格。而很多实用国产平价产品的消费者对于耳机市场常常知之甚少,听风就是雨,听得多了,难免以讹传讹,直接导致了这种无聊的鄙视链划分大行其道,误导了很多不了解耳机产品的消费者一掷千金购入更贵但不是更好的产品。
的的确确,国外大厂大品牌的产品品质往往过硬,但是另一个层面讲品质是否真的匹配得上它们太过高昂的售价,我个人认为这才是真正值得商榷的问题。
第一品牌越大在广告方面的投入就往往越大,而这些巨额的资金投入厂商绝对不会自己买单,最终都会追加在产品的售卖价格上;
第二相信对于耳机厂商稍有了解的人都会明白所谓的“边际递减效应”,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如果一种投入要素连续地等量增加,增加到一定产值后,所提供的产品的增量就会下降,即可变要素的边际产量会递减。具体到耳机产品而言就是想要达到一定量的稳步提升,越往后越是需要更大量的资金投入与研发成本,而这种成本的增加往后几乎是呈几何倍率的增加。综合以上两点,我们得到的结果就是我们越是购入国外大厂的商品,国外大厂投入广告与产品研发这些与产品本身品质不怎么有关资本就越多,软属性就越强,我们越相信大品牌背书的产品就越购买,然后越购买产品的价格就越高。
值得欣慰的是这两年国产耳机品牌的崛起有效的打破了“国产不如国外大牌”的千年僵局,比如JEET、FIIL、1MORE等品牌都是近两年在耳机市场凭借过硬的实力与较低的售价打响了名号。
那么国产蓝牙耳机产品到底能不能与BOSE、BEATS、森海塞尔、B&O等国外巨头的产品媲美呢?
不妨以JEET为例,这个品牌是敢于公开与国外众大牌分庭抗礼的,就连产品官网上也打出了“更实用·不装X·非时尚”的标语,似乎在耳机产品界影射着什么。
我前一段时间确实抱着满满的好奇心对JEET旗下的JEET W1进行了试用,结果确实出乎意料,跟据官方给出的数据该产品与顶级大牌产品的音质差仅仅存在5%到7%之间,我也觉得这个数据大致上相差应该说不大(国际大牌的各品类产品我之前也试用了不少)。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作者:站长之家编辑
链接:https://www.chinaz.com/news/mt/2018/1029/952354.shtml
来源:站长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