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位于东莞南城街道的诺基亚厂房划入更新方案批前公示,为这一代全球手机霸主在珠三角谢幕画上完美句号;3月26日,华为在巴黎举行P30系列新品发布会。去年经过两次搬迁,华为共将12600人从深圳搬至东莞。
数据显示,2014年华为在东莞纳税为2.4亿元,东莞区域排名第十。2016年、2017年,东莞华为连续两年营收都超过1000亿元。雄踞东莞纳税、营收双料冠军。从诺基亚到华为,“一出一进”的20年间,珠三角手机产业从无到有,由弱到强,隐藏着中国制造转型升级的密码。
诺基亚示范效应
东莞培育出完整手机产业链
在一阵灵动的音乐声中,一大一小两只手掌从屏幕两侧伸出再相握……作为诺基亚经典的开机画面,这个场景令无数人印象深刻。
1995年,诺基亚将目光瞄向中国,与东莞南信公司合资组建了东莞诺基亚移动电话有限公司,这一年也被称为“东莞手机元年”。
在功能机时代,东莞诺基亚凭借巨大的行业影响力,成为东莞出口第一大户以及纳税大户。
很多人不知道,其实智能手机很多功能,都可以追溯到诺基亚的创新:
1992年诺基亚发布的1011,首次将短信功能带给世人;
1997年,诺基亚推出第一款内置游戏的手机6110,开创了手机游戏的新时代;
2000年上市的诺基亚7110,首次把手机和互联网连接在一起;
2001年,东莞诺基亚移动电话有限公司成为东莞全市出口第一大户……
一系列开创性产品的发布,使得诺基亚战胜摩托罗拉,站上了功能机行业的霸主位置,也为东莞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
如今的东莞,华为、OPPO、vivo等尖端手机厂商聚集,总体出货量全球领先,在这一成绩的背后,离不开诺基亚对手机产业链的打造和整合。
20世纪90年代,诺基亚在东莞率先建立手机生产基地,吸引了包括三星视界等一批手机领域企业落户。10年间,东莞承接港台及日韩电子产业梯度转移,孕育了一批本土手机配套企业,逐步建起了手机产业的硬件供应体系。
在产业升级进程中,诺基亚示范效应吸引了一大批海外知名电子企业到东莞,对于东莞电子产业的升级起到了关键的推动作用。
据不完全统计,鼎盛时期的诺基亚在东莞有400家以上供应商。许多东莞电子企业借此切入诺基亚供应链,成为“隐形冠军”。东莞也逐步形成了完善的手机上下游产业链,为国产手机企业在东莞的壮大发展,提供了深厚的土壤。
世纪之交,东莞电子产业开始了新一轮的升级,产业链结构从以往主要围绕3C产品展开,逐步转变为围绕通信产品等多元化终端展开,东莞也由此开启了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的征途。
从追赶者到竞争者
珠三角手机厂商走在行业前端
如今,作为全国乃至全球经济最活跃的区域之一,以深圳、东莞、惠州为主的珠江东岸,已形成一条世界瞩目的手机产业带。华为、OPPO、vivo、中兴、传音、TCL、三星……一大批手机生产商集聚于此。
从时间线索看,从功能机到智能手机发展的这20多年间,东莞一直处在中国手机产业发展的前沿。
从2008年开始,宇龙通信、华贝电子、以诺通讯加速布局东莞,OPPO、vivo相继进入手机领域,推动了东莞手机产业规模迅速壮大;2012年,华为落子松山湖,华为、OPPO、vivo等国产一线品牌整机生产企业汇聚,受庞大的手机需求驱动,东莞迅速成为全国乃至全球智能手机重要的生产制造基地。
借助供应链纽带,华为、OPPO、vivo下游不少“隐形冠军”集聚在珠江东岸,在深莞惠扩散。
从更高的产业视角审视,深莞惠都市圈已成为全国以及世界上重要的手机高地之一,实现了对手机这个大众消费品的“进口替代”,推动了珠三角经济的全面转型升级。
如今,全球范围内的手机产业竞争进入下半场。从过去的追赶者,到如今与苹果、三星等全球品牌站在同一梯队竞争,珠三角的手机厂商正面临新的挑战:以创新设计赋予品牌更多内涵,给未来手机定义更多可能——vivo率先推出的屏下指纹解锁,如今已经成为主流旗舰配置;OPPO推出的升降结构全面屏,突破性解决屏占比难题,被誉为2018年最美设计;华为引领的后置双摄、三摄乃至四摄,如今已经成为当之无愧的业界标杆……
进入5G时代,以华为为代表的珠三角手机厂商,更是走在了行业前端,纷纷发布5G产品方案,在技术与创新的推动下,阔步走向面向世界与未来的新竞争。
手机产业升级
珠三角创新活力与日俱增
20年弹指一挥间。2018年,东莞全市进出口总额突破1.3万亿元,稳居全国第五。在海关总署发布的“外贸百强城市”榜单中,东莞外贸综合竞争力连续两年保持全国第三。值得关注的是,24年间东莞出现的显著变化,就是外贸依存度不断下降。
以诺基亚落户东莞为分界线。数据显示,1995年东莞进出口总额达到1285.31亿元,而同年全市GDP总量仅为296.29亿元,外贸依存度达到433.8%的历史最高值。2018年,东莞进出口总额达13418.7亿元,连续4年突破万亿元,GDP总量达8278.59亿元,外贸依存度降至162%。
传统外贸大市——东莞外贸依存度下降,是珠三角内源性经济长足发展的一个鲜明信号。从诺基亚“过江龙”唱戏,到华为登台松山湖做主角,这个变革,彰显了东莞资本结构和经济引擎的变化。
更值得关注的是,在这20年间,珠三角创新活力与日俱增。
广东省统计局数据显示,2017年广东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总量连续两年保持全国首位,R&D人员规模保持全国第一。在广东省主要的研发活动集中在珠三角核心区,研发经费达2226.60亿元,同比增长15.3%,占全省95%。
截至2018年8月,仅OPPO的专利申请量就高达21842件:列国内智能终端研发和销售企业首位。据东莞南城城市更新办介绍,诺基亚厂房城市更新项目有望明年年底动工,开展“智造+服务”打造东莞智造升级新兴引擎。
上月,《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指出,构建开放型融合发展的区域协同创新共同体,集聚国际创新资源,优化创新制度和政策环境,着力提升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建设全球科技创新高地和新兴产业重要策源地。
窥一斑而见全豹。从诺基亚到华为,东莞始终受到全球手机巨头的青睐。不同的是,在这20年间,东莞的比较优势已经从人口红利向生态红利、人才红利转变。东莞诺基亚厂房更新项目背后,呈现的是珠三角发展理念的改变。
如何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背景下,实现更高质量发展?位于东莞南城诺基亚的厂房更新项目公告以及风景如画的“华为欧洲小镇”呈现的东莞之变,已经给出了响亮的回答。
■专家访谈
第一手机界研究院院长孙燕飚:
部分产能向新兴市场转移
体现珠三角手机产业的升级
南方日报:从诺基亚到华为与步步高系手机,品牌变迁的背后体现了珠三角手机产业怎样的变化?
孙燕飚:当前珠江东岸已经形成了世界上最大、最重要的手机生产制造基地,是手机产业链最为完整的区域。早期诺基亚、摩托罗拉、三星等大厂商,在珠三角和京津冀等地进行产能布局,掀起了这些区域电子制造的小高潮,而围绕大厂商的配套生产,也对东莞整个产业带来了显而易见的拉动。东莞企业制造的手机边框、摄像头、按键等,以各种方式进入到生产链条当中。
这些年,随着诺基亚的退出、三星在国内销量的下滑,印度等新兴市场在用工成本、政策优惠,特别是市场距离等方面对它们产生了吸引力,因此出现部分产能向这些地区转移的情况。某种意义上这也体现了珠三角手机产业的升级。
当前本地手机企业组织生产时,如华为旗舰机型的量产部分,很多并不是在华为自身的工厂完成,而是先在东莞将生产流程和生产工艺全部跑通,之后再将工艺流程外放到代工厂进行流水线的批量制造。这是一个比较显著的特点。此外珠三角成熟的生产配套,加上直接面对电子元器件销售市场的优势,使得元器件加工制造具有很高的灵活性。
南方日报:面对全球手机市场出现的新形势,以及5G、人工智能等新潮流,下一步珠三角的手机产业将往何处去?
孙燕飚:近两年,随着全球手机市场增长乏力,珠三角手机产业面临着产能过剩的局面,但在这种情况下,珠三角制造业所具有的机动、灵活、多变的特性就充分体现出来,很多中小厂商开始转向小型智能终端的生产,例如近年来流行的智能门锁,据我们统计全国大约有1500多个品牌,其中超过三分之二出现在珠三角;又比如500多家智能音箱品牌,绝大部分也诞生在珠三角。
对于继续专注手机生产的厂商来说,近期出现的5G、人工智能等新趋势,短期内对产业格局不会造成太大的影响。例如5G手机目前还停留在少数高层次研发的阶段,等到少数头部厂商先行先试率先突破以后,市场和技术会有一个逐步成熟的过程,这时大部分的厂家也就可以进入了。我个人预测这个时间大约会出现在明年第四季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