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家第一次听HIFI音箱的时候是什么感觉,总之当我第一次听到歌剧一号这种从来没接触过的同轴HIFI音箱的时候,那种感觉妙不可言,真的感觉这么多年的音乐白听了,说天壤之别有一些夸张,但电脑音响的效果确实不堪入目。也许还有一些朋友不服,那我只能说你没有听过HIFI器材,如果你听过,你就不会这么说了,这次写这个帖子就是让大家感觉一下这里面的听音差距到底有多大。
本人七零后,美术专业出身,爱好把玩二胡和音乐之类的东西,其实算下来,自己玩耳机和桌面多媒体已经有9个年头了。但是近两年,随着很多一起成长的伙伴相继投入到了HIFI音箱的领域……偶尔会感到一种说不出的孤独。人总是耐不住寂寞的,慢慢的我也开始从朋友那里了解HIFI音箱的知识,同时慢慢的放下了自己的电影音响器材,开始混迹于各大论坛来丰富自己对于音乐以及曾经自己不了解,甚至更深层次的器材。当然,在我学习的过程中,不得不说对我帮助最大的就是咱们爱妃论坛,尤其是知识板块的帖子,教会了我很多专业术语和技术知识。 终于,在自己没有亲耳听过的情况下,凭借着身边哥们的支持,入手了咱们论坛的同轴神器“歌剧一号”。这是一次大胆的尝试,但幸运的是,歌剧一号给我带来的并不是“惊吓”而是一次又一次的震撼。而且“喜新厌旧”的我自从有了歌剧一号之后电脑音响就在也没听过音乐。
桌面多媒体体听音设备。
绘画,茶水,一两颗水果,点上一支香烟,每当累了的时候,这里就是我的放松区域。
朋友有一个开家具厂的,特意从他那里找了两个纯实木料,打造了一个歌剧底座,另外不要误会,电视只是普通摆设,并不是一套影院系统。
令人惊喜不断的歌剧一号,我的全新听音之路也就从歌剧一号开始了,当然我也会一直走下去。
当然,开这篇帖子的另一个原因是想借助自己九年的桌面多媒体听音经验来对比歌剧分享一下两款器材的差距,如果换个方式也可以理解为“歌剧一号比桌面多媒体强在哪”。以图评音,细评开始
因为从事和视觉有关职业,所以拿画质来比喻,其实道理大家都懂,我只是分享下个人听到歌剧以及之前桌面多媒体的不同感受:其实在我初次感受到歌剧声音的时候,再回想曾经桌面多媒体的听感,就如同从录像带时代跳过VCD、DVD,直接到达1080p蓝光,甚至4K时代一样震撼。这些年我也拥有了几款数千元的桌面多媒体音箱、也听过上万元的德细耳机,感觉大多数时候真是一分钱一分货。一首早已听麻木了的乐曲,换一副更好的耳机突然会被重新感动。不过,当我用歌剧一号聆听一首已经听了无数次的音乐时,除了内心的触动,更多的是好像闭上眼,也能从耳朵中清晰的“看”到乐曲中的环境一样,那一种感觉拜托了耳机里的拥挤不堪,换来的是如冲上云霄般的豁然开朗,好像耳朵能代替眼睛“看”到一切。
音质
音质如画质,桌面多媒体的时期,如果知识凭耳朵听,我对自己喜欢的歌手,脑海里记忆的是录像带里那个形象:
但在用歌剧一号之后,我甚至清晰的感觉到了一切细节甚至真实度都提升到了1080p甚至4K画质下,而我也第一次如此清晰的用耳朵更接近那个真实的她:
解析力
再来说说解析力,同轴单元的解析力在面对桌面多媒体上更是展现了书架霸主的地位,不论什么音乐,都能保持很高的解析力,乐器与人声分离度更好,也让我从之前很多的音乐中听到了更多细节。
听感
而听感上来讲,桌面多媒体器材有很多时候就如同现在很多电视画面预设选项也有所谓“柔和模式、艳丽模式”等色彩选项一样,会适当修饰音色(音染)以讨好耳朵,说实话,个人来讲对这种多媒体属性不排斥,但是听时间长了总会感觉忘却了音乐本身的味道。但是歌剧又与桌面多媒体等器材不同,它在我聆听的感受来讲追求还原真实。更少夸张、扭曲到严重脱离乐曲本身情感的地步。
结像力
另外歌剧一号最令我惊艳的是,在同轴单元传说中优秀结像力的帮助下,很多乐器我都能大致判断它在我什么方位、它离我的远近。很少出现耳机或者2.1多媒体出现主唱在乐团后面唱歌的方位混乱感。就像下面这两张图片有了透视关系一样。有图的细节明显更清楚,每辆汽车,每间房子在哪里都可以轻而易举的看到,我想,这也许就是爱妃论坛老烧们提的“定位”吧。该是大剧院的,不会演绎为演唱会,该是录音室的,不会演绎为荒郊野岭,也追求能模拟出真实的“声场”。
低频下潜
假如我们用图片的黑色比喻低音,用亮色比喻中高音,歌剧一号的深色的部分能真正黑得下去(下潜),而且最深处也见得到细节,不会黑成一团,也不会因为黑得沉闷影响到该亮起来的部分。但是大多数多媒体和耳机特喜欢把所谓重低音作为卖点,其实它们的低音效果又不好,该低又低不下去,而且量太足又影响了中高音。我从那类低端耳机过渡出来时,确实经历了“听音观”的重建。而现在聆听到了歌剧一号之后,终于发现,要说低音好不好,不是一直让你感受强劲的推动力,而是有下潜的同时,还能亮起来,并且互不干扰,这一点歌剧一号却时震撼到了我,把我的“听音观”又重新建立了一个新的高度。
三频衔接
依然用图片的黑灰白比喻声音的低中高,歌剧一号的低中高三个频段衔接自然,很少觉得低音堵、中音死、高音刺的现象,就如同照片中的右图中,过度自然顺滑浑然天成的将乐曲以最自然的方式展现在我的面前,耐听!
动态表现
对于歌剧一号的动态表现来说,这就好比好车在更短时间内从零速达到满速,也能在极速奔驰中立刻刹车的能力(动态)。或者即使高速运动时,你也可以拍一张饱含瞬间细节、不会模糊含混的照片(瞬态)。这在快节奏舞曲和部分摇滚歌曲中尤其重要,不拖泥带水,所谓动如脱兔、静如处子、时时清晰,尤其在这方面歌剧一号尤其出色,配得上同轴神器的美名。
泛音
当初玩耳机的时候,有一个哥们跟我说好耳机拥有更加出色的“泛音”。比如我认为敲响三角铁时,优美的堂音和残响也许就是“泛音”的一种。有朋友认为“泛音是一个声音之上成倍数频率的超高音。即任何声音都可以拆分成无数个不同的正弦波,频率最低的那个音量最大,影响音调和响度,其他小波频率则会翻着倍的往上长,哪怕小提琴等低音也会产生成千上万赫兹的泛音,泛音越好,音色越丰满自然”。
但是曾经玩了这么多年耳机和多媒体音箱也没有体验过一次,而当我用歌剧一号来听小提琴曲的时候,那种感觉就好像是每一声琴弦的摩擦都能感觉到好像我看到的物体是光线直射、反射、折射、漫反射叠加后的结果,这种叠加不影响清晰与否,但却可以让物体更自然、更富有光泽。甚至某些光线下,会有一种“圣光照耀”之感。华丽的“共鸣感”是歌剧一号最动人之处,我觉得古人说的“余音绕梁”,就是指此类状态,而时隔多年之后,这种感觉没想到竟然在歌剧一号身上找到了。
凝聚力
原来在多媒体和耳机上我认为,耳机才是具有最好凝聚力的听感,但是实属不然,在歌剧一号上面,距离箱子大约三四米的地方效果最好,声音凝聚密集,力道不散。声音更有“形体”,所以更容易“魔音入脑”。我想这点用《功夫》中的一个镜头来形容再贴切不过了,电影里的盲人琴师化古琴为兵器,声音如刀光剑影一般袭来。该如铁锤砸击的,不会演绎成打沙袋....而歌剧一号就好像化作了一个传音者,将声音灌入我的全身,就好像不仅仅是耳朵听音乐一样,而是全身去感受音乐。总结: 历时一个多月,从框架设定,试听体验,起草初稿,到最后撰写,修改,直到今天完成。其实字数并没有多少,但是为了将“桌面多媒体”与“歌剧”的对比让各位看的更加直白,确实费了不少心思。希望这篇文字,对关注歌剧一号的你,或者是现在还在用耳机或者桌面多媒体的你通过这篇文章,能够和你们有一次互动交流,也希望我的感受,能让一部分玩家产生共鸣。